观察 |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疫情
舆情概述
3月10日上午,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一名学生发帖称,学校聚集性疫情*,校内消*设施严重不足,存在寝室没有水喝等情况,隔离学生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睡通铺,校内志愿者以学生为主,但后来多因感染被隔离。当日下午,30辆大巴车陆续进入校园将阳性病例的密接、次密接学生转运出校。随后,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,吉林省委决定*张立峰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职务。
舆情简析
3月10号,该校多名学生在新浪微博集中发帖控诉,舆情开始发酵。随后,中国新闻网跟踪报道,央视网、中国网、中国小康网等转载发布,舆情关注度升高,舆情热度随之升至峰值。当日下午,吉林省委决定*张立峰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职务,该校密接、次密接学生也陆续得到妥善安置,舆情逐渐回落。
据信息来源分布图显示,新浪微博是事件讨论的主要平台,占比高达96%。截至11日18时,#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疫情#阅读量达24.7亿,#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转运密接次密接学生#阅读量达4.4亿。新浪微博作为事件最早的爆料平台,此事又涉及学生群体,本就极易引发议论。微博又是年轻人经常活跃的社交平台,也就成了舆情的主要讨论阵地。
从词云分布来看,“学生”“疫情”“吉林”等高频词汇与舆情关键词基本保持一致,说明网民聚焦事件本身,讨论焦点较为集中。同时“校园”“图书馆”“高二”等关键词也被提及,说明公众由此事延伸到对校园疫情防控的讨论;“西安”“九台区”等关键词表明其他地区的疫情也在本次事件中再被大家关注。
倾向性分析
网民观点:多数网民认为学生们身处疫情聚集区,处境和健康情况令人担忧,希望当地尽快妥善安置和治疗学生。部分网民指责学校领导隐瞒疫情真实情况,控制舆论,对学生的健康漠视,希望党中央能彻查涉事人员和相关部门,简单的撤职不足以平息民愤。还有网民认为当地疫情防控、应对能力,重视程度严重不足,需要增强当地群众防疫意识的同时,公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不容忽视。
《环球时报》特约评论员胡锡进表示:出了问题不实事求是*问题本身,不认真安抚广大学生和群众,而是花精力压舆情,阻热搜,这是恶习顽疾。对关键时刻不作为、不担当、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僚主义者,就是不该留情!
头条号“兰陵笑侠”表示:事实反复且无数次证明,疫情是面照妖镜。那些或为一顶官帽,或为一己私利的人,终将露出原形。防疫需要科学手段,更需要一颗与人共情的仁善之心。我们也始终坚信,人性才是战无不胜的最有力武器。
舆情反思
面对疫情,总有些地方心存侥幸,试图通过瞒报新增、粉饰数据,掩盖可能存在的责任,甚至以所谓的“零新增”来邀功。这样做的危害,不亚于一场“次生灾害”,不仅会让群众得不到及时救助,也让地方政府深陷公信力危机。出现瞒报疫情数据的问题,无论党纪国法还是人心,都难以容忍。
从党委书记被撤职,可以看到当地部门急切的心情,希望以此快速平息舆情。但是,党委书记被撤职并不能解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因此受到的伤害,也不能平息家长和公众的愤怒,更不能彰显当地的部门担当。
自武汉疫情*至今三年了,抗疫已经常态化了,应该早就有相应的措施和预案了,但据该校一名学生微博求助看,“没有水喝,消*设施严重不足”、“发烧了吃退烧药,还是没退烧的,换一种退烧药”、“生活必需品严重不足,女生卫生巾都没了,边疼边流血”、“寝室门被胶布封着,不让上厕所,宿舍写里也没厕所,同学们都急哭了”、“给吉林防控各种打电话,不是拒接就是推卸责任,这些字眼无不冲击着公众,也更能反映出当地应对的严重不足。比感染更可怕的是得不到救助,是冷漠。
舆情建议
疫情期间,民众对于权威信息的需求普遍迫切,疫情期间的信息发布过程,正是政府公信力不断累积的过程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回应群众的关切,能够起到澄清谣言、凝聚共识、增强信心的效果。如果因为担心出现舆情问题,而遮遮掩掩、语义模糊。则有可能陷入越抹越黑、被过度解读的漩涡。另外,由于疫情形势复杂多变,需做好信息发布逐步进行的准备,在发布过程中各部门的回应需要及时跟上。
突发公共事件,会导致公众的社会心态出现失衡,对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降低。部分来源不实、道听途说、贩卖焦虑的信息容易借机大肆传播。这些不实信息编造成本低、存活时间短,却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。在当前严峻形势下,更需加大辟谣治谣力度、维护网络空间清朗。目前,该起事件明显呈现复合型和脱域化的特征。对此,当地防控措施的执行力至关重要。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行动指南,强化*监督,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,从而实现相对及时的危机响应。